
11月13日,青海省“‘十四五’發展成就”發展改革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據青海省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處副處長孫寶榮介紹,“十四五”以來,青海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強化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通過完善制度體系、補齊設施短板、推進重大項目,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據孫寶榮介紹,“十四五”以來,青海省健全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先后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等政策文件,構建起政府保障、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制定并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涵蓋10個領域86項服務事項,較國家標準多出5項,為群眾提供更全面的民生保障承諾。
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全省累計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56.97億元,實施1415個民生項目,覆蓋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多個領域。截至2024年底,小學、初中、普通高中生均校舍面積增幅超6.5%;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6.96張增至8.06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從20%提升至57%,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0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至2.96平方米,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重大民生項目提速增效。青海理工學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3所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成投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南院區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啟動實施。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持續擴容下沉,推動區域均衡布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教育、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