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占隆和母親并肩坐在走廊的地面上,身旁的包子和豆漿早已涼透。他們在那扇充滿未知的門外守了5天,兩人眼里布滿血絲,目光卻始終鎖定那扇緊閉的門。
“我什么都不求,只求他能活著。”11月17日上午,青海省人民醫院外科大樓5樓,望著ICU緊閉的大門,22歲的謝占隆哽咽道。

同學為謝占隆和母親送來熱乎的早餐。張昕岳 攝
“雪山”倒下
在謝占隆的心里,父親就像一座雪山,巍峨,堅韌,永遠屹立在那里。然而,一場意外,這座“雪山”突然倒下了。
11月13日17時許,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大浪村的草場上,49歲的謝運邦操作打捆機打包草捆。突然,打捆機發生故障,他像往常一樣開始維修。
就在謝運邦專心修理時,打捆機突然啟動,沉重的機械臂擊中他的后腦。聽到異常聲響,在不遠處干活的妻子急忙跑過來,發現丈夫的頭部被卷進了機器。她拼盡全力把丈夫從機器中拉出來,只見丈夫面部受傷嚴重,后腦部也有損傷,人已經失去意識。她跪在地上不知所措,哭喊著讓趕來的鄉親幫忙撥打120。
當天晚上,謝運邦被緊急轉送到青海省人民醫院。經過CT檢查,醫生發現他的傷情十分嚴重:腦部受到重創,顱內多處出血并伴有積氣,面部多處骨折,頸椎椎管受到損傷。
謝運邦被立即推進手術室搶救。醫生告訴謝占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住患者的生命。手術持續了數小時,謝占隆再次見到父親時,只見他頭部纏滿紗布,身上插滿維持生命的管子。
那雙巧手
守在ICU門外的謝占隆,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個在他心中無所不能的父親,真的倒下了。
謝占隆的父親是個普通的農民,他能砌墻蓋房,也能拿起繡花針做細活。謝占隆的母親從甘肅遠嫁到青海牧區,常在燈下做繡活排解鄉愁。父親就坐在旁邊默默看著,久而久之,竟也學會了這門手藝,他繡出的鞋墊針腳細密,花色鮮亮,讓鄰居贊嘆不已。
這雙巧手,撐起了全家人的生活。謝占隆比妹妹大兩歲,兄妹倆的學費、生活費,都靠父親一雙手掙來。從修繕危房到搭建牛棚,從抹沙灰到做防水,父親什么活都接。母親在家操持農活、照料家務。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但謝占隆的父母從不在孩子面前叫苦。
高三那年,謝占隆萌生了學播音主持的想法。面對藝考集訓所需的高額費用,父親毫不猶豫地支持。為了湊夠集訓的費用,父母更加省吃儉用。懂事的謝占隆深知父母的不易,在集訓期間格外努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青海師范大學新聞學院,如愿成為一名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謝占隆上大學后就沒再向家里要過生活費。快遞站搬貨、商場促銷、賽事解說……他做過各種兼職,常常一天打幾份工,只為多攢些錢,讓父親肩上的擔子輕一些,讓家里的日子更好過一些。
文字的力量
生活的考驗總是接踵而至。醫生告訴謝占隆,他父親的治療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要在ICU度過危險期,穩定生命體征、控制顱內壓力;待情況穩定后,才能進行第二階段的手術治療,包括顱骨修復、面部重建等多次大手術。
“即使一切順利,后續的手術治療仍需要一筆巨額費用。”謝占隆說,“家里這些年來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短短5天就所剩無幾了。”
在ICU門外的漫長等待中,謝占隆寫下了一封真誠的求助信。他用樸素的文字記錄了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那些平凡卻珍貴的記憶。
“父親在我心里,向來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雪山。二十二年的歲月里,風雨磨難從未將他壓垮,險途絕境也未曾見他低頭半分。”
“我們的關系,是典型的中式父子:當面,他總免不了老生常談地教育我,我偶爾會反駁一下,更多的還是埋頭聽著;背地里,我總能從親戚鄰里口中聽見,他逢人便驕傲地念叨:‘我兒子,出息著呢。’”
“此刻,我的眼淚早已流干,喉嚨里堵著化不開的酸澀。看見父親身上和頭上纏滿繃帶,聽見他強忍疼痛的低吟,我無數次在心里祈禱:如果能用我余下的所有時光,換回那個萬能又頑童般的父親,我心甘情愿。”
……
“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在想,這也是我人生最艱難時刻的記錄。”謝占隆說,“不管父親能不能好起來,這些帶著回憶的文字都會給我力量。”
溫暖匯聚
求助信息在朋友圈傳開后,溫暖從四面八方涌來。
謝占隆的班主任雖然生病在醫院輸液,卻時刻關注著學生的狀態。看到謝占隆的求助信息后,她立刻轉來1000元,并在微信里寫下長長的鼓勵:“有時候,人生大事就是會這么猝不及防地襲來,沒有辦法逃避的時候,就只能堅強起來接受。”
看到求助信息后,謝占隆所在班級的班長第一時間在班級群里發出捐款倡議,同學們積極響應,還將眾籌鏈接轉發到各個校友群和社交媒體,呼吁更多人伸出援手。謝占隆的同學們還專程來到醫院探望,他們注意到謝占隆和母親因為守候顧不上吃飯,特意買來熱包子和豆漿。
更讓謝占隆感動的是,很多多年沒有聯系的高中同學,有人通過共同好友輾轉聯系到他,也有人在朋友圈看到求助信息后主動添加他的微信。雖然高中畢業后各奔東西,但這份同窗情誼依然真摯,每一筆轉賬都帶著同學們樸實的心意。
這份溫暖,迅速從師生與同窗間延伸至社會各界。平日里只是點頭之交的宿管阿姨,默默轉來200元,希望他的父親可以早日康復。一名謝占隆曾為之工作過的老板,看到求助信息后立刻轉賬,用樸實卻充滿力量的話語鼓勵謝占隆振作起來。而在網絡的另一端,無數素未謀面的網友一次次地捐款、轉發、留言,每一句祝福都充滿力量。
截至17日下午,謝占隆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到7萬元善款。這些來自師長、同窗、親人、朋友以及無數好心人的幫助,每一筆捐款、每一次轉發、每一句祝福,都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支撐他前行的溫暖力量,堅定了他面對困難的信心。
一份期待
即便身處困境,謝占隆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善良。不久前的一個深夜,他在ICU外的樓道口聽見一陣壓抑的哭聲。循聲望去,一名陌生女子蜷坐在樓梯上,肩膀不停顫抖。謝占隆走上前,默默遞上兩張紙巾。
“會好的,會好的。”他輕聲說,像是在安慰這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又像是在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的。這句話,謝占隆在心里對父親說過無數遍,對母親說過無數遍。
17日,醫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謝運邦的情況暫時平穩。在家人的聲聲呼喚中,他的手指出現了微微動彈的跡象——這微弱卻無比寶貴的反應,如同陰霾中透出的第一縷光,為謝占隆帶來了信心與希望。
“我希望父親的情況可以快些穩定下來,爭取早日達到手術條件。”謝占隆的聲音里,多了一份期盼。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