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由浙江省援青指揮部烏蘭工作組主辦的“多彩烏蘭·錦繡絲韻”非遺共融創新交流活動,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文化館正式啟幕。此次活動恰逢浙江援青十五周年重要節點,旨在搭建浙烏兩地非遺傳承合作橋梁,為絲路沿線傳統服飾工藝的“雙創”發展注入新動能。
烏蘭縣坐擁88項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05名代表性傳承人,蒙古族刺繡、德都蒙古傳統服飾制作、傳統毛氈制作等技藝承載著高原民族的文化記憶;浙江作為“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杭州刺繡、杭緞織造等非遺技藝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活力。浙江援青烏蘭工作組組長、烏蘭縣委副書記、副縣長姬誠誠表示,活動將推動浙江文化創作者走進烏蘭,也讓烏蘭非遺借助浙江窗口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啟動儀式上,烏蘭工作組為6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企業代表頒發“浙青非遺文化交流使者”證書,促成兩地非遺傳承力量深度聯動。參會人員還實地參觀烏蘭縣民族文化傳承基地,近距離觀摩傳統服飾、刺繡等技藝,現場交流互鑒氛圍濃厚。據悉,工作組將持續推進系列活動,組織兩地傳承人與文創企業開展4天采風活動,走訪茶卡鹽湖文化景區等地,同步舉辦“針繡交融”工作坊與文創設計研討會,最終形成6件聯合創作非遺作品,捐贈給烏蘭縣文化館永久收藏,推動非遺技藝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