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撈上岸的“沙漠蟹”。通訊員 馬效勇 希日尖措 攝
初冬時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小柴旦沙漠養殖基地,青背白肚的“沙漠蟹”正被漁民分批捕撈上岸。蟹黃飽滿欲滴,鮮味撲面而來。作為都蘭首個沙漠水產養殖項目,1.5萬公斤遼寧早熟蟹迎來豐收,經冷鏈物流直抵江浙滬粵市民的餐桌,以“沙海養鮮”的生態實踐,在高原荒漠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誰能想到,這片曾經“風吹石頭跑”的不毛之地,如今能養育出肥美的螃蟹。養殖基地負責人李繼青捧著剛捕撈的螃蟹喜不自禁:“你看這蟹黃,都快溢出來了!當初就是看中昆侖山冰川水的好水質,養出的螃蟹肉質緊實、鮮味足。”
這片300畝的養殖區,歷經兩年半的試養周期初見成效。“每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養蟹養出了我們的好日子!”曾經在戈壁放牧的小夏灘村村民李勇說,如今實現了“放牧+養蟹”雙增收。螃蟹養殖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發揮了生態修復作用——螃蟹掘土改善土壤結構,水體循環涵養周邊植被,讓這片不毛之地煥發新生。
都蘭縣農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員介紹,將進一步擴大螃蟹養殖規模,構建“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學研模式,探索螃蟹與南美白對蝦、花甲的立體養殖技術。同時,結合柴達木盆地的旅游資源,打造“沙漠養蟹觀光體驗”項目,讓游客見證“沙漠出螃蟹”的奇跡,參與捕撈、烹飪等互動,推動生態養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