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在貴德縣老年活動中心快樂就餐。潘玲 攝
“外面冷,但這樓里暖和得很!中午吃碗熱乎飯,下午和老伙計一起曬太陽、拉家常,舒服得很!”86歲老人楊庭瑞笑著說。寒意初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老年活動中心卻滿是融融暖意。歡快的歌聲、爽朗的笑聲,還有棋牌碰撞的清脆聲相互交織,在這座高原小城里,正徐徐鋪展著“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幸福圖景。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完善城鄉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公共設施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在貴德這片多民族聚居的高原熱土,全會精神正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讓16727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
11月18日,走進貴德縣老年活動中心,22間功能處室一應俱全。11時30分,中央廚房飄出陣陣飯菜香,白菜丸子燉粉條、宮保雞丁、西紅柿炒雞蛋、清炒小油菜搭配紫菜蝦皮湯,葷素均衡的飯菜熱氣騰騰。宋奶奶和老伴兒、孫子圍坐一桌,邊吃邊聊:“我們憑身份證可以享受優惠,午餐補貼2元,晚餐補貼1元,飯菜清清爽爽,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兒!”
作為高品質養老服務中心,這里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更成為老年人交流的溫馨平臺。“老年活動中心就像第二個家!”楊庭瑞老人的感慨道出眾多老人的心聲。貴德縣老年活動中心是在貴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與省州上級部門大力支持下,由縣民政局積極爭取800萬元省級彩票公益金,依托原有南海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和新東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資源,精心打造而成的,10月29日正式開始運營。
貴德縣老年活動中心負責人馬福娟介紹,這里集生活照料、健康膳食、文化娛樂、圖書閱覽、心理慰藉等功能于一體,并輻射政府南苑、夏都江南、黃河人家、同德小區、城東廉租房等五個小區助餐服務點,旨在全面覆蓋縣域內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真正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這個高品質養老服務社區項目的建成不僅是貴德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性工程,還是貴德縣養老服務從基本保障向品質提升轉變的具體體現,更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普惠養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
養老服務的陽光不僅照亮城鎮,更延伸到鄉村田野。貴德縣結合高原農村養老服務實際,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先行啟動、逐步完善”的思路,在河西鎮、河陰鎮、尕讓鄉等10個有群眾基礎和意愿的村利用村集體閑置資源,開展投資84萬元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試點項目,投資43.4萬元,為已運行的農村互助幸福院更新配備廚房基礎服務設施,逐步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
改造于微處,服務于細處。貴德縣推動適老化改造讓居家養老更有尊嚴。在河陰鎮童家村,72歲的劉秀英老人家里新改建的洗澡間格外亮眼。防滑地板、馬桶、扶手欄桿、熱水器等適老化設施一應俱全,解決了老人洗澡難、如廁難的困擾。截至目前,貴德縣已為185名經濟困難老年人開展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為110名殘疾人等困難家庭配置功能型輪椅、多功能護理床等康復輔助器具,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安全便捷的養老服務。
同時,貴德縣民政局圍繞養老服務機構日常管理、服務流程等核心環節,建立健全河西敬老院涵蓋入住評估、膳食管理、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標準化制度,積極協調衛健部門與縣醫院、各鄉鎮衛生院達成醫養合作協議,建立敬老院特困老年人健康信息檔案,切實保障其“老有所醫”。此外,貴德縣累計投資85萬元升級改造敬老院室內防滑設施和防火設施,更換老化的床具、桌椅等生活設施,增設康復健身器材、文娛活動等設備,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舒適度和娛樂水平,推動老齡事業與基本公共服務協調發展。
21所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被評為二至三星級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覆蓋率達到73%,為1928名購買養老服務的在冊對象開展服務4.5萬余次……貴德縣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讓他們在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中安享幸福晚年。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