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間投入協作資金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38個,帶動超萬名群眾增收……11月21日,記者從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獲悉,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與化隆縣的跨區域協作,已從單一的產業幫扶拓展為“政策引導、市場主導、人才支撐、情感紐帶”四維聯動的發展新機制,推動兩地協作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共興全面升級。
記者了解到,在資金使用上,錫化協作聚焦“補短板、強基礎、興產業”,創新采用“政府投建平臺、企業注入活力”模式,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專項資金不僅支持化隆特色魚產業的育苗基地溫室和智能監控系統建設,還投入黃河中學校舍改造、鄉鎮衛生院設備更新等民生工程,讓群眾直接共享協作成果。人才交流為協作注入持久動能,錫山選派的漁業專家常年駐點指導,教育、醫療骨干接力支教研學;化隆每年組織養殖戶、醫護人員等赴錫山跟崗學習,2024年就有86名技術人員學成歸來,成為扎根本土的“技術種子”。這種“雙向奔赴”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化隆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兩地通過資源跨域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在特色魚產業領域,形成“錫山種苗培育+化隆生態養殖+青海全域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勞務協作方面,“紅石榴就業行動”搭建起精準對接平臺,2024年幫助320余名化隆群眾在錫山穩定就業,實現“一人務工、全家增收”。兩地通過干部互訪、村社結對、學生書信聯誼,正從特色產業向文旅融合、鄉村建設等更廣領域延伸,為東西部協作譜寫精彩篇章。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