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記者從“‘十四五’發展成就”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期間,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全力創建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多元轉化機制,通過制定生態旅游和自然教育規劃、推動群眾就業與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形成“生態惠民、共建共享”路徑,6400余戶2萬余名農牧民受益,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十四五”期間,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實施提檔升級工程,“倒湖茶”公路建設和景區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建成青海湖生態旅游指揮調度與生態網絡感知監測監管基礎平臺,實現重點區域監測全覆蓋。
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建立“觀景點+村集體+牧戶”等利益聯結機制,目前,12個規范化生態觀景點及核心景區輻射帶動環湖地區8個鄉鎮20個村6400余戶2萬余名農牧民直接或者間接受益,解決1000余人就業。
環湖設置2931名生態管護員崗位,落實7893萬元草原生態獎補、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資金補助,受益群眾達4106戶。
今年以來,環湖區域12個生態觀景點接待游客187.4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78.26萬元,較上年分別增長5%、17%,群眾通過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旅游服務就業、土特產品銷售、分紅等渠道獲得穩定收入,形成村集體經濟“抱團發展”運營新模式和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態富民新路徑。
?。▉碓矗呵嗪H請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