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海東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海東市冷涼蔬菜出口量達10382.7噸(其中蔬菜6416.2噸、馬鈴薯3966.5噸),首次突破萬噸大關,產值達6246.97萬元,產品遠銷9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8月,海東市與西寧海關簽署萬噸級出口產業集群建設合作協議,掛牌全省首個特色農產品出口海關工作服務站,實現“家門口通關”的便捷服務。借力重大展會、重點口岸強化產銷對接與品牌推介15次,推動產業實現四大跨越:從2022年依賴魯甘兩省出口平臺,到建成自有出口平臺,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出口市場從2023年的兩個國家和地區擴展至俄羅斯、韓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泰國、新加坡、蒙古國等國家,實現輻射范圍量級躍升;出口規模從2023年的521噸增至2025年的10300噸,實現數量級跨越;出口品種從2023年的8個增加到現在的41個,實現從單一品類向多元矩陣的突破。
近年來,海東市不斷深耕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目前,海東市備案供港澳種植基地及原料種植場達33家,總面積2.9萬畝,建成10個高標準千畝出口基地,形成互助露地葉菜、凱峰農業萬畝菜薹生菜、樂都平安紫皮大蒜等7大核心產區及“黃河彩籃”沿黃蔬菜產業帶。為延伸國際供應鏈布局,海東樂通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500平方米)、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300平方米)建立前置倉;青海蔬豐源公司在泰國曼谷共享3000平方米倉儲資源,雙向強化供應鏈韌性,為產業提質增效筑牢基礎。
以科技為引擎、市場為導向,大力引進選育優良品種,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優化品種結構與產業技術體系。推動出口產品向多元化、精細化轉型,品類拓展至葉菜類、蔥蒜類、種子等40余種(其中油菜出口200噸),2個白菜品種首銷越南,3個馬鈴薯品種進入哈薩克斯坦,實現品種培育、市場開拓與出口能力同步提升。
海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東市將制定綠色有機認證推進計劃,加大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力度,擴大綠色有機認證基地產品規模,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國際市場競爭力,讓“青海產”綠色有機蔬菜成為輸出地建設的重要名片,為群眾拓寬增收渠道。
(來源:西海都市報)